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什么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简称“农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取得的所有现金及非现金收入后,扣除税费、个人社会保险费和其他劳动所得支付后的剩余收入。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问题。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资性收入:指农村居民因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职务或从事非农业户外劳动所得的报酬。经营净收益:指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简称“农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取得的所有现金及非现金收入后,扣除税费、个人社会保险费和其他劳动所得支付后的剩余收入。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问题。

1.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工资性收入:指农村居民因在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职务或从事非农业户外劳动所得的报酬。
  • 经营净收益:指农村居民户经营从事农、林、牧、渔、副业等活动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减去生产经营费用后的剩余部分。
  • 财产性收入:指农村居民因持有不动产、股票、债券、存款、理财产品等财产而取得的收益。
  • 转移性收入:指农村居民获得的社会转移支付性收入,比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贫、救灾、财政补贴、社会福利救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

2.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整体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 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31元,同比增长8.4%。
  • 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主要靠劳动收入取得,比例在逐渐提高。截至2019年,农村居民收入中,劳动性收入占比59.5%,比2018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 同时,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农村居民从财产性收入中获得了1913元,占比13.1%,从转移性收入中获得了4961元,占比33.9%。

3.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

  • 行业性质:从事非农产业或者工业的农村居民收入比仅从事农业的居民更高。
  • 学历水平:高学历的农村居民通常有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 地域: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和对外交流的情况均会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 家庭结构: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成员年龄结构的不同都会影响家庭收入。

4.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意义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激励农民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本,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值。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还能够促进扩大消费,带动乡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融合进程的加快。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差距,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水平、影响因素和意义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信未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会有更好的表现。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